28℃的迷人光澤與口感
文/張煥鵬 攝影/汪正翔
委內瑞拉、哥倫比亞、秘魯、越南、台灣……不同產地的可可豆,各自擁有獨特的口感和風味,楊豐旭蒐羅世界各地的可可豆,致力運用在地食材,製作出川貝枇杷膏、烏魚子、牛蒡等,獨一無二的台灣風味巧克力。
用學術實驗精神
研發頂級巧克力
台大園藝景觀研究所畢業的楊豐旭,大學時期因為加入烘焙社團,開始對甜點產生興趣,擁有農學專業背景的他,曾經到海地擔任外交替代役,
從國外回來後,他開始思考甚麼事情能夠讓自己持續保有熱情,三十歲那一年,決定踏入甜點界。
非餐飲科系出身,起步也比別人晚,楊豐旭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和心力學習,曾經在中研院擔任研究員的他,發揮學術實驗研究精神,從選豆、烘豆到製成巧克力,每個細節都十分嚴謹,只為研發出最佳的巧克力風味。
製作巧克力,掌控溫度是關鍵
「可可豆發酵會因為低溫發酵和高溫發酵而有不同的風味。」
可可豆變成巧克力,必須經過烘焙、破碎及風選、研磨及精煉、調溫等過程,烘焙時烤箱的溫度高達130℃、調溫時又需要將溫度降至20~28℃,冷熱間的差異極大,如何掌握溫度攸關巧克力的成敗。
蒐羅世界各地可可豆
做出台灣專屬風味巧克力
委內瑞拉CHUAO入口口感滑順輕盈,餘韻帶著紅酒澀感;
哥倫比亞TUMACO口感黏稠又重量感,前味含有麝香葡萄和煙燻果乾味;
秘魯CRAN NATIVO BLANCO口感如奶油,餘韻充滿蜂蜜和藍莓味;
台灣NEIPU口感黏稠,帶有煙燻、焦糖、豆蔻和胡椒的餘韻。
楊豐旭從可可豆的挑選到烘焙、精煉,全部一手包辦。全心投注巧克力風味研發的他,
以「萬靈丹Elixir」:川貝枇杷膏、
「甘苦人生C'est La Vie」:牛蒡、
「黑金Black Gold」:烏魚子,
三款特殊風味的巧克力,贏得三面世界巧克力大賽2018亞太區風味組銀牌。持續研發新口味的他,更利用果醬和茶葉、九層塔、咖哩等食材,製作出令人驚豔的新口味。
讓人感受到溫暖的巧克力
「溫度,對於巧克力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關鍵。」
楊豐旭說,製作巧克力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,除了精準的控制溫度之外,更希望用心製作的巧克力,能夠像是一件藝術品呈現在顧客面前。他希望消費者品嘗巧克力的時候,都能感到愉悅和溫暖。
後記
為了保持味覺敏銳,楊豐旭長期維持飲用溫水的習慣。廚房的飲水機隨時都能取得溫水,所以他並沒有使用保溫瓶的習慣。初次使用膳魔師保溫瓶之後,他非常滿意長時間的保溫效果。工作時將保溫瓶放在一旁,隨時都能方便飲用,也不必經常往返於工作檯與飲水機之間。
+++++ 膳 膳 帶 路 +++++
九日風巧克力專賣店
地址: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75巷1號
電話:0223210077